專業鏡頭廠Sigma最近幾年在鏡頭研發,似乎是引進了外星人科技,陸續推出了幾款十分有誠意的鏡頭。拍出來的畫質優異,連價格都敢訂得比原廠還要高。近期推出了50mm f1.4 art,價格也創下了2萬7000多台幣的新高。Herman也很喜歡玩器材啊,對於創下新高的50mm也很有興趣,不過,要跟大家分享的,是去年入手的35mm F1.4 DG Art。
專業鏡頭廠Sigma最近幾年在鏡頭研發,似乎是引進了外星人科技,陸續推出了幾款十分有誠意的鏡頭。拍出來的畫質優異,連價格都敢訂得比原廠還要高。近期推出了50mm f1.4 art,價格也創下了2萬7000多台幣的新高。Herman也很喜歡玩器材啊,對於創下新高的50mm也很有興趣,不過,要跟大家分享的,是去年入手的35mm F1.4 DG Art。
拍人像是很自然的一件事,雖然不少攝影人士以他們從來不拍人像而自豪,但如果您免不了要拍拍人,那麼真是太委屈您了,Herman老師有簡單的拍攝人像鏡頭選擇要領,供您參考。
這幾年數位單眼相機非常的熱門,連帶著一種可換鏡頭的無反光鏡單眼相機也跟著流行。為什麼稱它們為"無反"呢?一般人以為可以換鏡頭的相機就叫單眼,但實際上並不是。以SONY的NEX 3及NEX 5來說,它們雖被稱為單眼相機,但它們在機身內並沒有反光鏡這樣的結構,所以機身變得更薄而輕巧,也因為機身變薄,所以更能任意的轉接一般單眼相機的鏡頭。所以,即使你不是SONY 的使用者,只要買到與你手上鏡頭相同的轉接環,就能裝上並拍照。
絕大部份的初學者或是網路上的討論,多將「畫質」當成選擇鏡頭的第一考量,但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,「畫質」僅能當成選擇鏡頭考量因素的一部分,而且絕非放在第一順位。
Herman最常被問的問題「老師,介紹我一支最優的鏡頭」,或是「XX鏡頭」適不適合我,說真的,我不是你,我也不知道你為了什麼要買新鏡頭,是因為不買手癢,還是真的有必要添購新鏡頭。或許你應該問問自己。
放大倍率是微距鏡頭(一般人認知的近拍鏡頭)的拍攝能力指標。有的微距鏡頭特別強調它有1:1的近拍能力,這個1:1是什麼意思呢?
各位可能在一些夜景照片中看過遠處的光源呈現放射狀的光茫,讓夜色看起來更美麗。這樣的效果要如何才能拍得出來呢,Herman認為有幾點關鍵因素,在此向大家報告。
如果你跟Herman大略同年代的話,可能也都看過當年各式各樣的「寫真集」。在那個年代,拍攝人像最牛的鏡頭焦段就是300mm及85mm二種。日本的寫真大師都用300mm來拍全身的構圖,而85mm用來拍半身的構圖。大概有60%-70%的照片是用85mm這個焦段來拍的。為什麼85mm這個焦段用來拍人像最讚呢?一來是變形極小,二來是透視自然,自然到寫真美女好像就在你眼前一樣。
35mm的鏡頭如果裝在APS-C的機身上,拍攝起來的效果和50mm的鏡頭裝在全幅(135片幅)的機身上是類似的,這是等效焦長的一個實況。那它的效果是指什麼呢?我們可以說是主體的大小相近。但除了主體相近之外,景深的效果會一樣嗎?今天Herman花了一點時間,實拍給你看一下。
大部份的攝影老師會建議新手這樣配鏡頭,先買一個18-55mm的鏡頭,再配一個50mm的大光圈定焦鏡。這樣的搭配適合做什麼?又可以有什麼效果?如果是再搭35mm的呢?我們以下為大家解析。
在以往傳統 SLR 時代,所謂的「標準鏡頭」可以說是大多數135 SLR的標準配備,所以被稱為標準鏡頭。和其它的鏡頭相比,標準鏡頭所拍的照片顯得自然,效果平淡而真實,也常是入門攝影的首選。
光圈對於拍攝的效果是有影響的。不同的鏡頭,它所能設定的光圈數值會有所有同,理解光圈的一些概念,有助於我們對於拍攝成果的控制。
DSLR的感測元件有許多不同的規格尺寸,有全片幅、APS-H畫幅、APS-C(Nikon稱為DX)畫幅和4/3系統(Olympus)等,不同各種感測元件成像範圍不同,因此相同的焦長的鏡頭裝在不同片幅的機身上,就會形成不同的拍攝範圍。為了讓攝影人有一致的比較標準,我們通常會將焦長換算成和傳統SLR拍攝範圍相當的焦長。
已盡量收錄及解釋,如果不夠周全,再請先輩補充。
鏡頭上一堆英文字母及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呢?看完這一篇就會有答案。